1月初,國務院批準了《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繼山東、浙江、廣東成爲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份,以及浙江舟山成爲海洋經濟新區之後,海洋經濟“第五區”花落福建。同時,以該規劃爲依據制定的《福建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方案》也獲國家發改委批復,這意味着福建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
《規劃》明確深化兩岸海洋經濟合作的核心區、全國海洋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重要基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全國海灣海島綜合開發示範區、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創新海洋綜合管理試驗區等六大戰略定位。同時提出構建“一帶、雙核、六灣、多島”的海洋開發新格局。那麼,作爲福建經濟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的石化產業涉及哪些規劃中的內容?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臨海化工基地崛起 兩岸投資紛至沓來
深化兩岸海洋經濟合作的核心區被列爲規劃提出的六大戰略定位之首。深化兩岸海洋經濟合作不能不提到古雷石化基地。古雷半島東面臺灣海峽、西面東山灣、南面太平洋,具有深水岸線資源和特色自然資源,發展臨海化工獨具優勢。坐落在此的古雷石化基地是全國唯一的臺灣石化產業園、國家級重要的臨港石化產業基地、福建兩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古雷不僅是漳州的古雷,也是海西、福建的古雷。”福建省漳州市委書記陳冬說,建設古雷石化基地是深化閩臺經貿合作的具體舉措。
據了解,古雷石化項目計劃總投資188億元,包括對二甲苯(PX)和精對苯二甲酸(PTA)兩大項目。在相關政策推動下,截至至10月中旬,原計劃投資188億元的“騰龍”和“翔鷺”兩個項目已經完成投資200億元,其主要工程已經基本完成,當前建設已進入最爲關鍵的階段,各級各部門正盡全力積極配合,力促早日投產。
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也是福建發展海洋經濟戰略定位之一,古雷石化基地建設按照“生態功能不降低、水土資源不超載、污染物排放總量不突破、環境準入不降低”4條紅線,古雷開發區委託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等權威環評機構,在更大範圍內進行了區域規劃環評,將環保投資佔項目總投資額的比例提高到13%。目前已投入環保資金16.88億元,引進採用國內外最先進的工藝與設備,配套建設2座污水處理廠、1座固廢處理廠,並在東山縣、漳浦縣等建立環保監測點、環保分局和監察大隊等。在石化基地南部規劃17.3平方千米的生態控制區,重點建設沿海生態屏障,保障區域生態安全。
古雷半島石化基地的崛起和綠色發展,吸引着臺灣石化業界的矚目,正新(漳州)橡膠工業有限公司、臺玻福建光伏玻璃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大型臺資企業紛紛落戶漳州。臺灣工業總會、石化工業同業公會多次跨洋前來商洽建設煉化一體化項目事宜。近日,由臺灣臺塑集團投資超百億元的福建福欣特殊鋼項目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臺灣雨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嘉得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臺灣機械制造業來大陸考察,這意味着臺灣石化產業鏈可望在古雷港逐漸延伸。
數據顯示,上半年,福建臺商投資區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3個,按驗資口徑,合同外資2.1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逾3億美元。其中,臺資項目13個含第三地轉投,總投資1.09億美元,合同臺資5246萬美元,實際利用臺資9902萬美元。
如今漳州古雷半島,石化集羣的虹吸效應已經顯現。中石化、中石油、華能、華潤等央企紛紛落戶。該基地已籤約央企項目5個,總投資1361.1億元。其中,中石化1600萬噸煉油、120萬噸乙烯項目,總投資920億元;中石油百萬噸級乙烯項目,總投資380億元;中化集團原油商業儲備項目、成品油及化工品倉儲項目,總投資60億元。